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分析:特朗普放下胡蘿蔔,轉而在烏克蘭問題上對普京舉起大棒

一週前,我有一種強烈的既視感,彷彿陷入《土撥鼠之日》(俄語稱 Dyen Surka)那樣的循環。

當美國揚言要向烏克蘭提供「戰斧」導彈,以向莫斯科施壓之際,俄羅斯總統普京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通了電話,結果是宣布兩人將在布達佩斯舉行一場美俄峰會。

去年八月,在美方威脅對俄採取更多制裁的背景下,普京與特朗普的特使史蒂夫·維特科夫(Steve Witkoff)會晤,結果類似——宣布在阿拉斯加舉行峰會。

真是似曾相識。

不過,這回的「土撥鼠之日」似乎結束了。

阿拉斯加會晤確實舉行了,但準備不足、成果有限。

但布達佩斯峰會取消了。或者說,它幾乎還來不及「啟動」,就被特朗普總統又取消了。

「感覺我們無法達到預期目標。」特朗普告訴記者。

但事情不止於此。

此前,特朗普並未兌現對俄羅斯施加更大壓力的威脅,而是在與克里姆林宮打交道時,寧願以「胡蘿蔔」代替「大棒」。

如今,他暫時收起了胡蘿蔔。

他對俄羅斯兩家主要石油公司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與盧克石油公司(Lukoil)實施制裁。

這些措施不太可能迫使普京在戰爭問題上讓步,但反映出特朗普對克里姆林宮拒絕妥協、拒不結束烏克蘭戰爭的挫敗感。

而俄羅斯人,向來不吃「大棒」這一套。

兩名身穿藍黑迷彩服、戴著帽子、身穿黑色背心的男子一邊走在一座紅色石頭大教堂前,一邊交談,大教堂的圓頂上有藍色、綠色、紅色和金色的圖案。

Reuters
10月23日,俄羅斯軍人在莫斯科市中心的紅場巡邏。

週四,普京告訴記者,美國新制裁是「不友好的行為」,是試圖對俄施壓的手段。他說:「但任何有自尊的國家、任何有自尊的人民,都不會在壓力下作出決定。」

前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則用詞更為激烈。

他在社交媒體上寫道:「美國是我們的敵人,那個多嘴的『和事佬』如今已完全走上與俄羅斯開戰的道路。這些決定,就是對俄羅斯的宣戰行為。」

週四早上的《莫斯科共青團真理報》(Moskovsky Komsomolets)雖然語氣沒那麼激烈,但也頗為不客氣,批評「我們主要談判夥伴的任性與反覆無常」。

那麼,這次到底有何不同?

與先前急於推動第二場峰會不同,這次特朗普明顯更謹慎。

他曾指派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與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接觸,為峰會鋪路,以確定是否值得親赴布達佩斯。

很快可見這並沒什麼意義。當前舉行新一輪峰會,幾乎不可能帶來突破。

俄羅斯強烈反對特朗普提出凍結現有戰線的構想。

克里姆林宮決心至少要完全控制烏克蘭東部的頓巴斯地區——目前俄軍已奪取並佔領了其中大部分。

但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拒絕將仍在烏方控制下的地區交出。

莫斯科原本樂見第二場美俄峰會。

第一次的阿拉斯加會晤,對克里姆林宮而言是一次外交與政治上的勝利。普京在安克雷奇獲得紅毯迎接,象徵俄羅斯重返國際舞台,也凸顯西方孤立莫斯科的努力已然失敗。

過去一週,俄羅斯官媒熱議在歐洲舉行「特朗普—普京峰會」的想法,但這場會議將不包括歐盟。俄羅斯評論員更形容,原定的布達佩斯會晤是對布魯塞爾的一記耳光。

不過,即便真能舉行,俄羅斯輿論也普遍不相信它能帶來莫斯科想要的結果。

部分俄羅斯報紙呼籲軍方繼續戰鬥。

《莫斯科共青團真理報》昨日寫道:「莫斯科沒有任何理由同意停火。」

這並不意味克里姆林宮不想要和平——它想,但只接受「按照自己的條件」的和平。而眼下,這些條件對基輔和華盛頓都不可接受。

這些條件不只關乎領土。莫斯科要求解決所謂烏克蘭戰爭的「根本原因」——一個模糊且涵蓋廣泛的說法,實際上是要求北約停止東擴。

外界普遍認為,俄羅斯仍懷有讓烏克蘭重新回到其勢力範圍的目標。

特朗普是否準備進一步加大對俄壓力?

或許會。

但也不排除有那麼一天,我們又會醒來,發現自己重新陷入「土撥鼠之日」。

《莫斯科共青團真理報》在布達佩斯峰會宣布後曾評論道:「在前往布達佩斯的幾週裡,特朗普會被歐洲的電話與訪問拉走。然後普京又會把他拉回我們這邊。」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