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特朗普的亞洲一週行——BBC記者分析得失利弊

這組照片拍攝於2020年5月14日,展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和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近期肖像。

AFP via Getty Images
是次訪問包括特朗普與習近平期待已久的會晤

美國總統唐納·特朗普已抵達亞洲,展開一週旋風式的外交行程,期間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備受期待的會晤。

議程焦點將是貿易——這一領域再度成為全球兩大經濟體之間緊張關係的核心。

特朗普抵達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峰會於週日(10月26日)開幕。他接下來將訪問日本,最後前往韓國,白宮表示屆時將與習近平會面。

那麼,特朗普及其他領袖希望取得哪些成果?又有哪些潛在風險?

BBC記者將為你分析本週值得關注的重點。

對特朗普來說,中國是關鍵

安東尼·澤克爾(Anthony Zurcher),BBC駐北美記者

簽署新的貿易協議,為美國企業創造機會,同時維持關稅收入流入美國財政部,勢必成為特朗普亞洲行的核心焦點。

儘管全球貿易牽涉多方,但特朗普成敗的關鍵在中國。

預計他將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期間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會晤——這是自2019年以來首次——可能決定特朗普第二任期內美中關係的走向。

特朗普已承認,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嚴苛關稅並非長久之計。雖然他未明言,但與美國最大貿易夥伴爆發升級的經濟戰,將對美國、中國及全球造成毀滅性後果。

每當美中陷入僵局,美國主要股指大幅下跌,凸顯這一現實。

下週返回美國時,若能敲定與韓國的協議,並爭取日本對美國製造業的新投資,特朗普必然感到滿意。

但他的首要目標,仍是說服習近平恢復採購美國農產品、放寬近期對外國取得中國稀土材料的限制、讓美國企業更深入進入中國市場,並避免全面貿易戰。

對特朗普而言,這就是全部的勝負。

習近平的長遠計劃

碧嘉蘭(Laura Bicker),BBC駐中國記者

當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於10月30日在韓國與特朗普會晤時,他希望成為更強硬的談判者。

這正是他利用中國對稀土的壟斷優勢的原因。

稀土是製造半導體、武器系統、汽車甚至智慧型手機不可或缺的礦物。

這是美國的弱點,而中國正加以利用——就像中國透過不購買美國大豆,打擊美國農民及特朗普的農村選民基盤。

習近平也從「特朗普1.0」中吸取教訓,這一次,北京似乎願意承受關稅帶來的痛苦。首先,美國曾經吸納中國出口的五分之一,如今已不再是如此關鍵的市場。

2025年10月10日,一艘貨櫃船抵達加州奧克蘭港的鳥瞰圖。美國總統特朗普威脅要大幅提高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以回應中國宣布對稀土實施新的出口管制措施。

Getty Images
特朗普對美國進口產品徵收關稅將成為本週每次會議的首要議題

習近平仍需在對抗美國與國內挑戰之間取得平衡。

而華盛頓清楚了解習近平的困境:高企的青年失業率、房地產危機、地方政府債務不斷攀升,以及民眾消費意願低迷。

分析人士認為,如果特朗普同意開始出口先進人工智慧晶片,或減少對台灣的軍事支持,中國可能願意達成協議。

但要達成並不容易。

一大差異在於,特朗普似乎願意擲骰子冒險,而習近平則在下更長遠的一盤棋。

問題是:特朗普能等得下去嗎?

在「和平」中扮演主角

喬納森·赫德(Jonathan Head),BBC東南亞事務記者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馬來西亞訪問期間似乎只對一件事感興趣:在一場專為他安排的儀式中擔任主角,屆時泰國與柬埔寨將簽署某種和平協議。

兩國在邊界問題上的分歧仍未解決,但在壓力下,他們已在邊界非軍事化方面取得進展。

兩國都無法讓特朗普失望。今年七月,當雙方仍在互相轟炸時,他威脅終止關稅談判,迫使兩國立即停火。

其他東盟成員國希望特朗普的到訪,也能促進與美國關係正常化,即使訪問時間短暫。

過去一年,這些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因特朗普的關稅戰而動盪不安。自特朗普2017年上次出席東盟峰會以來,該地區對美出口已翻倍。

特朗普離開後,其他領袖將回到正常議程——以安靜、漸進的外交推動區域整合的緩慢進程。

議程上還有一項未引起特朗普注意的衝突——緬甸內戰,自2021年殘酷政變引發以來,這場戰爭一直困擾著每一次東盟會議。

亞洲國家渴求確實的協議

蘇蘭嘉娜·特瓦里(Suranjana Tewari),BBC亞洲商業事務記者

亞洲製造業強國,佔全球產能的重要部分,正尋求特朗普關稅政策下的喘息空間。

部分國家已達成協議,其他仍陷於談判,但尚無任何正式簽署。

因此,紙上落墨,或至少有前景的談判,將備受歡迎。

2017年4月6日,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右)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在佛羅里達州西棕櫚灘的海湖莊園共進晚餐時握手。

AFP via Getty Images
2017年習近平訪美,他與特朗普握手

以中國為例,特朗普與習近平的會晤象徵進展,但兩位領導人仍有大量問題待解決,從關稅與出口管制,到根源問題:全球兩大經濟體在人工智慧與先進技術領域爭奪優勢的競爭。

任何緩解緊張的跡象,都將讓其他被夾在中間的國家鬆一口氣。東南亞或許最受困——該地區深度融入美國電子供應鏈,同時高度依賴中國需求。

過去十年,對美出口已翻倍,但10%至40%的關稅將重創越南、印尼、新加坡和泰國的製造業。

這也可能波及美國晶片製造商,如美光科技,其在馬來西亞設有工廠。該國去年向美國出口約100億美元半導體,約佔美國晶片進口總額的五分之一。

日本與韓國等富裕經濟體面臨不同的兩難。

儘管是美國的親密盟友,它們仍將迎來不可預測的時期,並希望鎖定關稅條款與投資。兩國汽車製造商視美國為關鍵市場,卻已在混亂中艱難應對。

對日本新首相的早期考驗

沙瑪·哈利勒(Shaimaa Khalil),BBC駐日本記者

特朗普形容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是一位具備「力量與智慧」的女性。

本週,她能否與特朗普建立穩定且可行的合作關係,將成為其領導力的早期考驗——也是對日本在變動世界秩序中定位的測試。

在首次國會演說中,她承諾提高日本國防預算,顯示其意圖與華盛頓分擔更多安全責任。

特朗普此前曾談及此事,並預料將敦促東京為美軍部署提供更多支持——日本目前駐有美軍的人數全球最多,約5.3萬人。

2025年10月21日,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在東京首相辦公室舉行記者會。

AFP via Getty Images
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

雙方也希望敲定由她前任談妥的關稅協議。

該協議對日本汽車巨頭——豐田、本田和日產——尤其有利,將美國對日本汽車的進口關稅從27.5%降至15%,有望提升其與中國的競爭力。

高市早苗保留赤澤亮正擔任首席關稅談判代表,押注政策延續性。

作為回報,日本承諾在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以強化製藥和半導體供應鏈。

特朗普也表示,日本將增加採購美國農產品,包括稻米,此舉在華盛頓受到歡迎,但令日本農民感到不安。

高市早苗與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的關係也可能成為優勢。

安倍曾以在海湖莊園打高爾夫的方式贏得特朗普信任——這類個人外交或許是高市早苗希望效仿的策略。

關注關稅與金正恩

權赫(Jake Kwon),BBC駐首爾記者

對韓國總統李在明而言,當前最迫切的問題是特朗普的關稅。

但這一焦點短暫被另一話題搶走——特朗普可能前往邊境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會面的傳言。

今年八月,李在明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來讚美特朗普是「和平締造者」。特朗普對與金正恩再度會晤的前景表現出熱情,他自2019年以來未曾見過金正恩。金正恩上月表示,他仍「深情」記得特朗普。

分析人士認為,金正恩希望藉與美國總統再度舉行峰會,為其核武計劃尋求合法性。

目前沒有跡象顯示此會面正在安排中。

無論如何,李在明仍需談判貿易協議。降低美國對韓國出口商品關稅,從25%降至15%的談判陷入停滯,儘管首爾官員多次赴華盛頓磋商。

癥結在於特朗普堅持要求韓國先在美國投資3500億美元——約佔韓國經濟總量的五分之一,如此龐大的投資恐引發金融危機,首爾方面憂心不已。

但近幾日,韓方官員表達樂觀,稱談判已有實質進展。他們希望在週三特朗普與李在明的峰會結束前,能簽署協議。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