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掌管香港本地大學資源分配的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月前向八間資助大學發電郵,提醒校方需要注意並在國際場合正確表述中國、香港、台灣等地的稱謂。
按BBC中文取得的電郵記錄顯示,教資會表示代表政府致函,列出九項準則,當中包括:應自稱及向主辦方強調被稱為「中國香港」,同樣指引適用於澳門;在正式場合使用「中國台灣」,「Chinese Taipei」應譯為「中國台北」。
電郵指示,大學均應指派人員「徹底檢查院校網站及文件,以識別任何對香港特別行政區及中國其他地區的不當稱謂」。
有分析認為,這些新要求會影響個別學者自我身份認同的表達空間,對學術自由有影響。
與此同時,香港立法會秘書處向議員轉達政府按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的指示,「中國內地」的官方英文譯名應為「Chinese Mainland」,而非「Mainland China」。
有分析認為,這些新要求會影響個別學者自我身份認同的表達空間,對學術自由有影響。
教資會是政府諮詢委員會,成員由行政長官委任,其主要職能是向受資助院校分配撥款,以及就香港高等教育的策略性發展和所需資源,向政府提供中立的專家意見。
教資會秘書處則是政府與教資會資助大學之間的主要溝通渠道,屬政府部門,大部分職員屬公務員,由教資會秘書長掌管。秘書長對教資會掌管的撥款有法定責任。
BBC中文記者取得相關教資會的電郵記錄,並向多於一個獨立消息源頭確認信件內容。
9月22日,教資會八間資助大學的職員發出題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在國際場合中的稱謂和相關用語的使用(Representation of the HKSAR in International Forums and Use of Expressions)」的英文電郵。
教資會在信中提醒大學人員提及香港及「中國其他地區」時,必須謹慎及正確表述,原則適用於所有正式往來文件,並列出九項一般指引:
電郵並沒有提及若不遵守會否有任何後果。
教資會還提醒,舊出版物不需修改,日後的官方文件、網站、通告及相關資料,與大學網站的永久內容必須採用正確用語。
對比政府電話簿及大學網頁資料,發信者為教資會秘書處助理秘書長(質素保證)黃君儀,收信者均為八間本地資助大學的傳訊或公共事務人員。
根據BBC中文了解,有大學傳訊部門將該電郵轉發予院校不同部門,並稱要確保採取適當的跟進行動。
BBC中文曾向教資會、八間大學及教育局查詢,至截稿前未獲回應;亦曾按電話簿資料致電相關發信者。
早於10月11日,關注香港教育狀況的專頁「教育刺針」已引述「任職本地大學的讀者報料」公佈相關消息。目前未見有本地傳媒跟進相關事宜。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莊嘉穎表示,一般而言,在大學或學術國際會議,學者僅簡單標示或稱呼自己來自中國、台灣或香港,少有刻意註明為「中國香港」或「中國台灣」。他認為,這一波針對中港台稱謂的要求,主要影響個別學者自我身份認同的表達空間;又指若學者的研究限於「香港歷史」或「台灣歷史」,新增的稱謂要求變相必須將其研究納入「中國」框架,對學術自由亦有影響。
與此同時,《明報》月初報導指,政府9月發出內部通告稱,按外交部駐港公署要求,日後要將「中國內地」譯為「Chinese mainland」,各部門新聞稿自上月中已無再用「mainland China」;立法會議員接獲秘書處通知,提醒確保採用官方譯名。
BBC中文向政府新聞處查詢,至截稿前未有回覆。
立法會秘書處則向BBC中文確認事件,已於10月2日通知議員指,政府當局表示,按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的最新指示,「中國內地」的官方英文譯名應為「Chinese Mainland」,而非「Mainland China」。「Mainland」、「中國大陸」及「中國內地」的表述仍可繼續沿用。
議員及其職員和辦事處確保日後發布的文書統一採用上述官方譯名;過往已發布的資料則無需修改。秘書處並沒有解釋兩者的分別。
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曾在社交媒體發文回應事件,他指出在2000年曾以大律師公會主席身分到訪北京,獲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及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接見,當時被問及:「你說我們在「國內」,那你是否認為香港在『國外』?」湯表示,「大陸中國」意味着中國有大陸中國和其他中國之分。
BBC中文翻查部分大型機構網頁,發現港鐵近月修改職員職稱,如港鐵總經理 (中國內地業務拓展及成都)賈軍的英文職稱為何由「General Manager – Business Development (Mainland China) & Chengdu」改成「General Manager – Business Development (Chinese Mainland) & Chengdu」。港鐵至截稿前沒有回應相關改動原因及有否接獲政府部門指引。
近年,香港如何稱呼「台灣」及相關「國立」機構越見敏感。
早在2016年,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被指禁止劇團成員在舞台劇場刊簡歷寫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全名,要求劇團刪去「國立」二字。當時,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指將與港府交涉
2023年10月,香港舉辦「台灣高等教育展2023」,由台灣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主辦,台灣《旺報》報道,香港官方要求台灣公立大學禁用「國立」頭銜參展;惟香港教育局回覆傳媒查詢時表示,局方沒有參與相關活動的籌辦工作,亦沒有聯絡相關機構。
《中央社》則指,台灣教育部考量香港於「國安法」實施後的情勢,為保障台灣參展人員安全,建議國立大學不參加為宜。
在展覽期間,有多間參展大學的職員向傳媒表示,曾有港府人員巡邏並檢查宣傳品,要求刪去「台灣教育部」、「僑生」、「海外」、「大陸」等字眼。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28/10/2025 05:00PM
28/10/2025 05:00PM
28/10/2025 05: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