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俄羅斯軍方表示,該國近日測試了備受外界關注的「海燕」(Burevestnik)核動力巡航導彈。
「我們已發射一枚核動力導彈,進行了數小時的飛行,飛行距離達14,000公里(8,700英里),而這還不是極限。」俄羅斯總參謀長瓦列里·格拉西莫夫(Valery Gerasimov)在一次視頻會議中向總統普京表示。
這款低空飛行的實驗性武器於2018年首次公布,被讚譽為可具備無限射程,並能避開導彈防禦系統。
西方專家過去曾質疑該導彈的戰略價值,以及俄方宣稱成功測試的說法。
普京曾表示該武器在2023年進行了「最終的成功測試」,但此說法無法獨立驗證。根據一個軍備管制倡議團體的資料,自2016年以來至少有13次已知測試,其中僅兩次部分成功。
格拉西莫夫表示,該導彈在10月21日的測試中飛行了15小時。
俄羅斯塔斯社引述他的話指出,導彈的垂直與水平機動能力已進行測試,並符合技術規範。
「因此它展現出極強的規避導彈防禦及防空系統的能力。」格拉西莫夫說。
自2018年首次公布以來,該導彈的用途一直是軍事與防務專家辯論的焦點。
美國空軍國家空天情報中心(National Air and Space Intelligence Center)2021年的一份報告指出:「核動力巡航導彈將賦予俄羅斯一種具洲際射程能力的獨特武器。」
然而,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同年指出,俄羅斯在該武器的實用性方面還面臨重大挑戰。
「該武器能否列入俄羅斯軍備庫,或許不僅取決於是否能克服核動力推進系統可靠運作的技術難題。」IISS分析師寫道。
「過去曾發生多次飛行測試失敗,甚至有一次事故造成多人死亡。」
國際戰略研究所報告引用的一份俄羅斯軍事期刊指出,該導彈射程介於10,000至20,000公里之間,使其「可部署於俄羅斯境內任何地點,仍能打擊美國本土目標」。
該期刊還指出,該導彈可在距地面50至100公尺的低空飛行,使其難以被防空系統攔截。
北約(NATO)將此飛彈命名為「天降」(Skyfall),據信其動力來自核反應堆,該反應堆會在固體燃料助推器幫助導彈升空後啟動。
路透社去年的一項調查指出,莫斯科以北475公里(295英里)的一處設施可能是該武器的發射基地。
根據2024年8月的衛星影像,分析師戴克·伊夫列斯(Decker Eveleth)告訴路透社,他在該地辨識出九個正在建造中的水平發射平台。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28/10/2025 05:00PM
28/10/2025 05:00PM
28/10/2025 05: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