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新冠疫情爆發後,郵輪業者苦苦掙扎求生,但其中一個選擇是拆解老舊船隻——這為一位攝影師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
2020年初,隨著新冠疫情的蔓延,現代全球化經濟開始陷入停滯。
商店關門歇業,工廠生產線停工,全球龐大的航空公司機隊大多停在空蕩蕩的機場。郵輪業也開始暫停運營,以避免疫情擴散。
然而,新冠疫情肆虐,迅速蔓延。短短幾週內,郵輪產業就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到了3月份,人們對郵輪取消的擔憂被郵輪公司可能倒閉的現實取代,除非他們能夠削減成本。最簡單的方法之一就是精簡船隊——將最老的船隻送到拆船廠。
拆解大型船舶是一項複雜而危險的工作,主要在發展中國家進行,例如孟加拉國吉大港的大型拆船廠。但最繁忙的拆船地點之一是土耳其伊茲密爾附近遊客眾多的蔚藍海岸。阿利亞加拆船廠是全球第四大拆船廠,隨著郵輪取消的影響開始顯現,許多郵輪公司將他們的巨型船舶送到這裡報廢。
駐伊斯坦堡的土耳其路透社攝影師烏米特·貝克塔斯(Umit Bektas)聽說一些船隻正駛往阿利亞加(Aliağa)。他知道,拍攝這些等待拆解的船隻的照片會極具震撼力。 「從人道主義角度來看,有很多照片,例如醫院裡的病人,還有亂葬崗之類的地方,」他說。「我們拍了很多商店關門的照片,但你不能說這是因為宵禁還是因為新冠疫情。但這些船隻表明,這場疫情正在影響商業。」
貝克塔斯說,在新冠疫情初期,郵輪乘客的困境尤其引起了世界媒體的注意。 2020年初,英國註冊的「鑽石公主號」郵輪上發現新冠病例,導致郵輪在日本海岸附近被隔離兩週。在船隻被疏散之前,據信已有超過700名乘客和船員感染了這種疾病,這個數字幾乎佔船上人數的五分之一,最終結果亦是其中多達14人死亡。
2020年上半年,共有超過40艘郵輪報告了新冠病例,全球郵輪船隊逐漸停航,導致多達4萬名船員滯留,有時甚至被隔離。
貝克塔斯表示,即使郵輪沒有付費乘客,停泊在港口也會為營運商帶來巨大的成本,因此他們「決定想辦法拆解這些船隻,尤其是那些不太乾淨、不夠新的船隻」。
貝克塔斯說,阿利亞加在土耳其早已聲名遠揚,部分原因是該船廠一直存在安全和污染問題。
「工作條件非常艱苦,」他說。到了2020年10月,一些船隻已經抵達港口,貝克塔斯從當地記者朋友那裡得到消息。
但想要靠近這些船隻拍照並不容易。 「這家造船廠的業主們組成了一個協會,」他說。「我去請求允許,但他們說『不行』,不讓我進去。我根本沒機會進去近距離觀看。」
不過,貝克塔斯倒是能用上無人機。「我們剛開始用,那時候用無人機拍攝新聞畫面還不常見,」他說。「無人機拍的畫面很有美感,非常漂亮。」
他說,土耳其並非世界上最容易操控無人機的國家,尤其是靠近軍事基地或敏感設施的區域。
「在土耳其的大部分地區,用無人機拍攝都是違法的,但這個地方並不那麼具有『戰略』地位,所以我可以輕鬆地操控它,但我不會經常飛。」
他說,他和同事們在山頂俯瞰造船廠的地方只待了大約半小時。
「我們立即發表了這張照片,它確實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且被廣泛傳播,」他說。當時他並不知道,他用無人機拍攝的這張照片——巨大的、色彩鮮豔的遊輪排成一排等待命運的畫面——是第一批發表的遊輪「墓地」照片之一。
貝克塔斯認為,這張照片在某種程度上「打破」了郵輪的誘惑:我們看到的郵輪照片大多來自光鮮亮麗的宣傳冊或廣告,向我們展示了如果預訂船票就能享受到的理想假期。
「這也是一張令人傷感的照片,」貝克塔斯說,「這對船東來說是傷感的,對那些熱愛郵輪旅行的人來說也是傷感的。」
貝克塔斯說,郵輪經常造訪土耳其最熱門的旅遊目的地伊斯坦堡等地,但在新冠疫情封鎖期間,郵輪停航了數月之久。
「我記得疫情後的一些報道,第一艘郵輪抵達伊茲密爾附近的沿海小鎮庫薩達斯時,引起了轟動,每個人都在拍攝遊客走出碼頭的情景。」
郵輪拆解多年後,阿利亞加公司依然忙碌,像疫情顛覆一切之前那樣,拆解著舊貨船。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29/10/2025 05:00PM
29/10/2025 05:00PM
29/10/2025 05: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