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石器新發現揭示人類始祖具創造力

四件石器工具的合成圖像呈現在淡黃色背景上。左上角的石器展現出金色與土色交融的豐富色彩,表面光滑且具有明顯的紋理特徵。右上角的石器顏色較深,質地粗糙,並帶有一個明顯的凹洞,呈現出獨特且風化的外觀。右下角的石器則呈現半透明與珠光質感,白色與淺褐色的漸層突顯其平滑的斷裂面。左下角的石器以玻璃般的反光、銳利的切面以及藍灰色背景上可見的古老敲擊痕跡而格外引人注目。

David Braun
它們看起來像是普通的石頭,但在數百萬年前,它們是最先進的工具,由高超的技藝與精確的工法製作而成。

根據在肯尼亞西北部的一項發現,數百萬年前的最早人類可能已是發明者。

研究人員發現,在名為納莫羅圖庫南(Namorotukunan)的考古遺址中,生活於275萬年前的原始人類持續使用石器工具長達30萬年。

先前的證據顯示,早期人類使用工具的行為是零星的:隨機發展且迅速被遺忘。 在納莫羅圖庫南的這項發現是首次證明該技術曾經代代相傳,延續了數千世代。

根據主導此項研究的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大衛·布勞恩(David Braun)教授表示,這項發現已發表於《自然通訊》期刊,為我們對人類演化的理解帶來了極具說服力的重大顛覆性證據。

他說:「我們曾以為工具使用可能只是曇花一現,然後就消失了。但當我們看到30萬年來持續出現相同的行為,這種想法就不可能成立。」

「這是一種行為的長期延續。工具使用在人類及其祖先中,很可能比我們原先認為的還要早得多,也持續得更久。」

一隻人的手正在指向或握住一件部分埋在沙質、碎石地面中的銳利石器。畫面特寫呈現出工具周圍泥土與小石子的質地,焦點暗示這可能是在考古挖掘過程中發現或檢查的一件潛在文物。

David Braun
這些石器鋒利到研究人員甚至可能會被其中一些割傷手指。

考古學家在納莫羅圖庫南花了十年時間,挖掘出1,300件銳利石片、石鎚和石核,每一件都是透過精心敲擊從河床收集的岩石製成的。這些工具使用的是被稱為「奧都萬技術」(Oldowan)的工法,是人類歷史上第一種廣泛使用的石器製造技術。

相同類型的工具出現在三個不同的地層中。地層越深,代表時間越久遠。研究團隊的資深地質學家、來自巴西聖保羅大學的丹·帕爾庫·羅利爾(Dan Palcu Rolier)博士指出,許多石頭是特別挑選的高品質材料,顯示製作者技藝高超,清楚知道自己在尋找什麼。

他在接受BBC新聞訪問時表示:「我們在這裡看到的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精湛工藝水準。」

「這些人是非常敏銳的地質學家。他們懂得如何尋找最好的原材料,而這些石器工具非常出色。基本上,有些甚至鋒利到可以割傷手指。」

地質證據顯示,工具的使用可能幫助這些人在劇烈的氣候變化中生存下來。

「這片土地從茂密的濕地轉變為乾燥、火災頻繁的草原和半沙漠地形。」肯尼亞國家博物館資深科學家拉哈布·N·金揚朱伊(Rahab N. Kinyanjui)說道。

這些劇烈的環境變化通常會迫使動物族群透過演化來適應,或是遷移至其他地區。但根據帕爾庫·羅利爾(Palcu Rolier)博士的說法,該地區的工具製作者卻能夠依靠技術而非生物上的適應來繁衍生存。

「科技使得東圖爾卡納(East Turkana)的早期居民能夠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生存下來——不是改變自身,而是改變他們獲取食物的方式。」

不同地層中發現的石器證據顯示,這些原始人類在長期且持續的時間裡,挑戰了生物演化的規律,找到了控制周遭世界的方法,而不是任由環境左右自身。

羅利爾博士指出,這一切發生在人類誕生的最初階段。

「工具的使用意味著他們不需要透過改變身體來適應環境變化。相反地,他們發展出所需的技術來獲取食物:用來撕開動物屍體和挖掘植物的工具。」

圖片呈現出一片廣闊乾燥的景觀,遍佈著淺褐色與沙質的丘陵,坡度平緩並夾雜著侵蝕形成的溝壑,點綴著零星的綠色灌木與稀疏的樹木。背景中可見幾座圓頂形的山丘與斑駁的植被,天空呈淡藍色,飄著稀疏而輕盈的白雲。整體景象乾燥而崎嶇,喚起一種由早已消逝的水流所塑造的古老地貌感。

David Braun
納莫羅圖庫南遺址位於肯尼亞的圖爾卡納盆地,鄰近一條早已乾涸的古老主要河流的舊河道,這條河流曾吸引早期人類及其祖先在此定居。

在該遺址發現的證據顯示,有動物骨骼被打碎、被這些石器切割的痕跡,這意味著即使面對環境變遷,他們仍能持續以肉類作為主要的食物來源。

帕爾庫·羅利爾博士表示:「這項技術為這些早期居民帶來了優勢。」

「隨著環境改變,他們能夠取得不同種類的食物。雖然食物來源在改變,但因為他們掌握了這項技術,就能克服挑戰,獲得新的食物。」

一群人正在一處乾燥、多岩石、植被稀疏的地貌中進行考古挖掘。他們有些跪在地上,仔細地檢查或挖掘部分裸露的土層,另有一人站在旁邊觀察。他們專注的行動顯示出他們正在尋找或研究埋藏在地下的文物或化石。

David Braun
考古學家在肯尼亞北部的納莫羅圖庫南遺址進行挖掘,發現了一處距今約258萬年的古老遺址。

大約在275萬年前,該地區居住著一些最早期的人類,他們的大腦相對較小。據推測,這些早期人類與他們的演化祖先——被稱為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ines)的一支前人類群體——共同生活。南方古猿擁有較大的牙齒,並具備黑猩猩與人類的混合特徵。

納莫羅圖庫南地區的工具使用者很可能是這些群體之一,甚至可能是兩者兼具。

布勞恩教授指出,這項發現挑戰了許多人類演化專家的觀點,即持續使用工具出現的時間要晚得多,大約在240萬至220萬年前,那時人類的大腦已經進化得相對較大。

「過去的論點是,我們看到大腦體積有明顯的增長,因此常常主張工具使用是為了供養這顆大腦,」他說。

「但我們在納莫羅圖庫南看到的是,這些非常早期的工具是在大腦體積增加之前就已經被使用了。」

布勞恩教授稱:「我們可能大大低估了這些早期人類及其祖先的能力。我們其實可以將人類透過技術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追溯到275萬年前,甚至可能更早。」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