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安世半導體爭奪戰震盪環球汽車產業

中資荷蘭安世半導體德國漢堡廠區內一名工人正在生產線上處理一片半導體晶圓(資料圖片)

Reuters
中國因荷蘭政府接管安世半導體(Nexperia)而實施的報復措施給全球汽車產業帶來震盪。

9月下旬,荷蘭政府援引一項冷戰時期的緊急法令,接管一家在荷蘭運營的中資晶片(芯片)公司。

這一非常舉措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震撼全球汽車產業——該產業早已因美國關稅中國限制稀土出口而受到重創。

荷蘭經濟事務大臣在呈交國會的聲明中指出,安世半導體(Nexperia)存在「嚴重的治理缺失和行為」,「構成威脅」。

聲明稱:「(接管安世)此舉極為特殊,僅為確保荷蘭及歐洲經濟的供應連續性,以及關鍵技術的安全不受影響。」

北京方面對此反應強烈,指責荷蘭進行政治干預。

中國隨後實施出口管制,並停止從中國工廠向歐洲交付安世晶片;同時,荷蘭政府凍結了製造晶片所需的關鍵原料運往中國。

這次事件對汽車產業造成的衝擊凸顯了全球汽車生產關鍵晶片供應鏈的一個重大弱點,也為中美競爭開闢了新的戰線。

中國政府目前已對民用晶片出口管制給予豁免,但並未明確說明其對民用領域的定義。

但中國當局仍希望荷蘭撤銷接管安世半導體。

中國商務部星期天(11月9日)發表聲明稱,中方「歡迎歐方繼續發揮影響力,促荷方盡快糾正錯誤做法」。

安世半導體母公司聞泰科技(Wingtech Technology)未回應BBC的置評請求。

供應鏈「武器化」

這場爭端的核心是一個全球晶片生態系統中的關鍵環節。

安世半導體生產所謂「傳統」或「基礎」半導體,這些晶片對從動力轉向、氣囊到中央門鎖系統等各類汽車零件至關重要。它們並非尖端晶片,但仍不可或缺。

部分車輛內含數百顆此類晶片,而安世半導體為全球主要汽車製造商供應產品。

其約70%至80%的產量被送往中國加工、測試和封裝——這種依賴使汽車製造商暴露於北京對供應鏈的掌控之下。

中國觀察人士利明璋(Bill Bishop)在其《外國人看中國》(Sinocism)電子報中寫道:「在安世半導體事件中被殺個措手不及的汽車製造商應該聘請新的供應鏈管理主管,他們顯然沒有從新冠疫情⋯⋯以及對(中國)供應鏈的過度依賴中吸取任何教訓。」

這突顯中國扼制全球供應鏈的能力——正如其在稀土出口上所做的一樣。

歐洲政策分析中心(Center for European Policy Analysis)科技政策項目高級研究員比爾·埃奇克森(Bill Echikson)指出,就像關鍵礦產般,中國能藉由控制像安世半導體這樣看似毫不起眼卻十分重要的公司來要脅西方,這既關乎數位主權,也關乎半導體。

然而,北京面臨兩難。它一直試圖在特朗普關稅引發的混亂中塑造「可靠夥伴」形象,但切斷關鍵產品供應卻可能削弱這一訊息。

策緯諮詢公司(Trivium China)副總監湯姆·南利斯特(Tom Nunlist)說:「當時的論述是,特朗普上台造成各方混亂,也許中國和歐盟有機會展開更緊密合作。」

他補充說,結果並不理想,稀土短缺顯示歐洲及其他貿易夥伴如何陷於美中之間,並暴露兩國顛覆全球貿易的能力。

國家安全

除了接管之外,荷蘭法院還暫停了安世半導體原行政總裁張學政的職務——他是安世中資母公司聞泰科技的創辦人——理由是管理不善。

聞泰科技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並由中國政府部分持股。

該公司於2024年被列入美國官方觀察名單,而所謂「實體清單」在今年9月擴大,涵蓋任何由清單上企業持有至少50%股權的公司。

根據荷蘭當局上月公佈的與政府接管安世半導體有關的法院文件,美國當局在該晶片公司被接管前,已對其負責人表達關切。

文件顯示,荷蘭當局曾告知安世半導體,如果撤換管理層,可能有望獲得美國清單豁免,因為「中國籍所有人是個問題」。

文件引述當局對安世半導體表示:「幾乎可以確定,首席執行官必須被更換,才能符合從實體清單中獲得豁免的條件。」

中資荷蘭安世半導體德國漢堡廠區內的一疊半導體晶圓(資料圖片)

Reuters
安世半導體在歐洲和亞洲生產所謂的傳統製程晶片(legacy chips)。

海牙當局否認接管安世半導體是由外國施壓所致,但表示有證據顯示該公司首席執行官正將其產能、財務資源及知識產權轉移至中國。

聞泰科技並未回應相關置評請求。

策緯諮詢的南利斯特表示:「我認為安世半導體只是突顯出已經存在的事實,並讓它更為明顯。」

「西方國家不希望中國投資者涉足這類戰略性製造資產,即便是傳統製程晶片(legacy chips)。」

汽車廠家如坐針氈

專家表示,此事件充分體現了西方與中國之間經貿脫鈎所帶來的實際影響。

南利斯特說:「這就是企業層面上脫鉤的真實樣貌,而且是一團亂。」

歐洲汽車產業供應商已尋求釐清將適用的豁免條款,並表示這是給本已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額外以官僚程序添堵。

安世半導體總部所在——荷蘭奈梅亨(Nijmegen)Noviotech園區「52奈梅亨」大樓(24/10/2025)

Getty Images
荷蘭政府採取了一項非同尋常的舉措,接管了安世半導體。

專家表示,理論上可以更換供應商,因為競爭對手如英飛凌(Infineon)、恩智浦(NXP)和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也有生產類似晶片。

但策緯諮詢的南利斯特指出,供應鏈並非精確規劃,而是自然演變,且這些零件通常為汽車量身定製。

他說:「企業無法瞬間轉換;維持既有供應鏈有誘因,而任何改變都是極其複雜且成本高昂的。」

弱不禁風的「休戰」

這起事件發生之際,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剛達成為期一年的貿易戰休戰協議——該協議暫停部分出口禁令及稀土限制。

但安世半導體爭議顯示,這項新近達成的協議可能相當脆弱。

南利斯特表示,美國不會因此推翻協議,而歐洲在這場供應鏈武器化的博弈中幾乎沒有多少籌碼。

他說:「這對雙方而言都極具政治難度,對歐洲更是如此,因為它不希望這場爭端以晶片產能撤出歐洲收場。」

「據我了解,布魯塞爾的領導人並不知道荷蘭政府計劃採取這一行動,且對此感到不滿。」

中國與歐盟仍在就解除晶片及稀土出口管制進行緊急談判。

歐盟貿易專員馬羅斯·謝夫喬維奇(Maros Sefcovic)上週末在X上發文表示,歐盟正與中國持續磋商,尋求「一個持久、穩定、可預測的框架,以確保半導體供應全面恢復」。

但這起事件暴露了關鍵供應鏈的脆弱性——中國與荷蘭,以及進而與歐盟的關係,可能在安世半導體所有權及運營爭端完全解決之前持續承受壓力。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