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英國庇護新規上路,移民門檻大幅提高

英國內政大臣沙巴娜‧馬哈茂德(Shabana Mahmood)

BBC
英國內政大臣馬哈茂德說,非法移民正在「分裂我們的國家」。

非法移民正在「撕裂這個國家」,英國內政大臣表示,她正準備公布重大計劃以全面改革庇護政策。 週一即將由沙巴娜·馬哈茂德(Shabana Mahmood)宣布的新措施,包括獲得庇護的人必須等待20年才能申請永久定居。

計劃還規定,獲得庇護者的難民身份將定期接受審查;若其原籍國被認定為安全,則須返回。

馬哈茂德在BBC《勞拉·昆斯伯格週日訪談》(Sunday with Laura Kuenssberg)節目中表示,她視打擊非法移民為一項「道德使命」。

影子內政大臣克里斯·菲爾普(Chris Philp)則稱,保守黨將在「一週內」遣返非法移民;自由民主黨領袖艾德·戴維爵士(Sir Ed Davey)則呼籲,應賦予尋求庇護者工作的權利。

這些改革旨在讓英國成為對非法移民較不具吸引力的目的地,藉此減少小船偷渡與庇護申請。

馬哈茂德還將宣布,若安哥拉、納米比亞與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政府未能迅速改善遣返合作,英國將停止向這些國家人民發放簽證。

一名內政部消息人士表示,這些國家因「合作程度極低且在遣返程序上設置阻礙」而成為目標。

據《泰晤士報》最先報導,簽證禁令的威脅源於據稱有數千名來自這三國的非法移民與罪犯滯留英國。 許多細節與實際操作尚未明朗,將由馬哈茂德於週一公布。

內政大臣補充,她的計劃也旨在解決「不公平」的情況——她認為部分尋求庇護者享有比英國公民更好的待遇。

她表示:「我知道非法移民正在我們國內造成巨大分裂,我確信若要維持公眾對庇護制度的支持,我們必須採取行動。」

目前難民身份有效期為五年,之後人們可以申請永久居留或永久居留權。馬哈茂德希望將此期限延長至20年。

新措施規定,難民身份將每兩年半接受一次審查。

馬哈茂德告訴BBC,那些透過「安全合法途徑」申請庇護、找到工作並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可能能夠更早申請永久定居,但她未提供具體細節。

該政策受到丹麥的啟發,在丹麥,由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領導的政府,主持了歐洲最嚴格的庇護與移民制度之一。

該政策受到丹麥的啟發。由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領導的丹麥政府,推行了歐洲最嚴格的庇護與移民制度之一。

在丹麥,難民通常獲得為期兩年的臨時居留許可,屆滿後必須重新申請庇護。

丹麥外交大臣拉斯·勒克·拉斯穆森(Lars Løkke Rasmussen)表示,該國政策同樣是為了「向人口販運者傳遞訊息:不要選擇丹麥」。

他在接受BBC廣播四台《世界週末》節目中說:「重要的是取得平衡——避免非法移民,同時在需要時歡迎合法移民。」

然而,馬哈茂德的強硬立場已遭到部分工黨議員的反對,包括克萊夫·路易斯(Clive Lewis)。他告訴BBC,丹麥制度呼應了「極右派的論調」,並警告左翼工黨選民可能因此轉向綠黨。

馬哈茂德則予以駁斥,表示:「我本身就是移民子女,我的父母在1960年代末與1970年代合法來到這個國家。移民深深融入我的英國人身份,也融入我數千名選民的經歷」。

「這對我而言是一項道德使命,因為我看到非法移民正在撕裂我們的國家,分裂社群。 人們能感受到社區承受的巨大壓力,也看到一個破碎的制度,讓人得以規避規則、濫用制度並逍遙法外。」

馬哈茂德還計劃將住房補貼和每週經濟補助改為「酌情發放」,並取消那些在英國有工作權利卻未工作的庇護申請者的相關支持。

內政大臣被問及,為何要撤回庇護申請者的支持,儘管英國在援助方面已「不如」法國、德國與丹麥慷慨。

她表示,犯罪集團向庇護申請者兜售赴英「套餐」,聲稱他們將獲得免費旅館住宿與食物,「我們知道我們需要解決這些誘因」。

她指出,目前的製度「沒有預期」10%有權工作的尋求庇護者能夠自食其力,也沒有預期「如果你違反了英國法律,就會失去住所」。

「這實際上讓那些人比本國大多數居住在社會住宅的英國公民處於更有利的境地,」她補充說:「我認為這是最基本的公平原則。」

影子內政大臣菲爾普則批評馬哈茂德的庇護政策改革是「噱頭」,在 BBC《勞拉·昆斯伯格訪談》節目中表示,這些計劃只不過是在「修修補補」。

菲爾普說:「我原則上不反對,但這不會奏效。」並補充保守黨將使英國退出《歐洲人權公約》(ECHR)。

他表示,「我甚至會更進一步,若有人非法抵達,就不應能申請庇護,並應在一週內被遣返。」

預計內政大臣將於週一闡述政府在立法改革方面的計劃,以及如何在移民案件中適用《歐洲人權公約》第八條規定的家庭生活權利。

自由民主黨領袖戴維爵士表示,他的政黨對政府提出的庇護改革「有所擔憂」,但會「仔細檢視細節」。

他主張應賦予庇護申請者工作權,因為這樣「他們就不需要政府支持」,同時「對經濟更好,也對庇護申請者更好」。

改革黨領袖奈傑爾‧法拉奇(Nigel Farage)則稱,內政大臣「聽起來像改革黨支持者」。

他補充說:「令人遺憾的是,《人權法案》、歐洲人權公約以及她自己的後座議員都認為,這件事永遠不會發生。」

難民委員會(Refugee Council)執行長恩維爾·所羅門(Enver Solomon)表示,20年的等待期非但不能阻止移民,反而會「讓人們在漫長的歲月裡處於不確定狀態,飽受焦慮煎熬」。

他在BBC週日《早餐新聞》節目中說:「我們需要一個受控且公平的制度,做到的方法是公平且及時地作出決定。如果有人被認定為難民,他們就能繼續前行,為我們的社區作出貢獻並回饋。」

敘利亞難民阿戈布(Agob)在丹麥嚴格的庇護制度下生活了13 年,他表示制度的不確定性「深植於身體之中」。

他告訴BBC:「這意味著你重建一切,但同時知道它隨時可能被奪走。當制度不斷把你視為臨時存在時,你根本無法真正融入。」

移民觀察站(Migration Observatory)主任瑪德琳·薩姆普頓(Madeleine Sumption)指出,很難衡量單一政策對難民人數的影響。

她告訴BBC:「至少在最初,庇護申請者往往並不知道政策內容。」 她補充,即使規則更嚴格,人們仍有許多理由選擇來到英國,例如會說英語、有家人在英國,或是在其他地方的庇護申請已遭拒絕。

根據政府數據,截至今年3月的12個月內,共有109,343人在英國提出庇護申請,較前一年增加17%。 所羅門表示,對庇護申請數量增加的擔憂,源於人們感覺「政府已經忘記了他們的社區」。

根據最新的內政部數字,過去七天有1,069名移民抵達英國。 數據顯示,自馬哈茂德於今年9月5日出任內政大臣以來,已有10,289人乘小船抵達英國。

今年截至目前的總數已超過39,000。 今年的抵達人數高於整個2024年(36,816)與2023年(29,437),但略低於2022年同期(39,929)。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