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從創世神話到政治徵兆,不同文化對這一壯麗的自然現象有著截然不同的詮釋。
1716 年英格蘭的一次雅各派起義遭到鎮壓後,數日之內,人們在夜空中看見奇異的光芒劃過。
這些光芒被形容為「純粹的火焰」、「類似管風琴的形狀」,甚至是「血雨」。人們也有不同的解讀,有人認為那是巨人揮舞著燃燒的劍,有人則視之為天空中的軍隊交戰。
在雅各派叛亂期間,被廢黜的天主教斯圖亞特王室試圖從新教君主手中奪回英格蘭王位,而對這些異象的解釋,往往取決於個人的政治與宗教立場。正如當時一位英國牧師兼作家所寫,有些人帶著焦慮和驚奇的心情注視著這「不祥的異象」;另一些人則「在其炫目的面容中讀出了國家的命運與王國的衰亡」。
如今我們知道,極光(北極光)那絢麗多彩的色彩與形狀,是由太陽表面的活動所引起。當太陽活動高漲時,這些光芒會照亮超出平常範圍的天空。近日,一場強烈的地磁風暴讓英國與美國多地都能看見北極光。
然而,書面記錄與口述傳統顯示,人類對這些舞動的色彩已著迷數千年,並提出過各種有趣的解釋。
其中一些故事屬於過去的遺跡。例如,北歐神話中的「彩虹橋」(Bifröst,比佛洛斯特),連結凡人世界和神界,可能就是對極光的描述。
但另一些則仍是口述故事傳統的一部分,通常被視為文化遺產或道德教誨,而非字面上的信仰。
直到幾十年前,人們普遍認為最早的極光記載來自西元前193年的中國,當時西晉的一位皇帝寫道「東北天開了」。
然而,學者如今發現可能更早的記錄。例如古希臘文本,如約西元前330年亞里士多德的《氣象學》(Meteorologica),或許就是在描述極光。書中提到夜間的異象,有時呈現「燃燒火焰的樣貌,有時則像移動的火炬與星辰」。
在巴比倫公元前567年的天文日誌泥板中,曾記載「東方出現一道非常紅的彩虹」,而比這至少早一個世紀的亞述文獻中也有類似的記載。亞述學者在古代楔形文字泥板上刻下「紅色光芒」、「紅雲」與「紅天」等描述,並附上對其意涵的解釋——例如作為歷史事件的徵兆——以供君王參考。
然而,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記載可能來自三千年前的中國竹簡。在2023年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研究人員在古代中國的編年史《竹簡》中發現了關於極光的記載。書中描述了夜間發生的「五彩」現象,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表明公元前10世紀初發生了一次「極端太空天氣事件」。
研究人員能夠透過交叉比對歷史記錄與科學數據(如過去的太陽活動、地球磁場的變化位置),並排除其他天象,來推測這些詩意化的描述實際上指的是極光。
這些例子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們提供了在極光鮮少出現地區的證據。但對於生活在高緯度地區的人們——冰島、格陵蘭、北歐斯堪的納維亞、阿拉斯加、加拿大與俄羅斯北部——「北極光」則是常見的現象。在這裡,極光長久以來都是人類世界觀的一部分,連結著人與環境。
不同社群的傳統差異極大,從創世神話到航行與天氣預測皆有。對某些人而言,北極光象徵著祖先或薩滿教的力量。
「北極地區的原住民族,往往透過故事,將他們對北極光的精神理解與身體經驗結合起來。」梅爾·奧爾森(Mel Olsen)與費絲·菲爾德(Faith Fjeld)在2020年的一篇文章中寫道。兩人皆參與北美薩米人的復興運動。
死亡與掙扎是常見的主題。奧爾森與費爾德指出,極光確實在部分薩米人社群中引發恐懼。極光出現時,人們會警告要保持安靜,絕不可嘲弄它,並提醒女性要遮蓋頭髮,以免被光線纏住。
類似的警告至今仍在阿拉斯加的原住民族間流傳。有些人說,他們小時候聽過的故事是北極光用人頭踢足球,以此嚇唬孩子們要準時回家。
與此同時,「南極光」(aurora australis)的壯麗景象大多僅有企鵝能常見,但在極南地區的人類社群中仍偶爾可見。在原住民的傳統中,對極光的詮釋往往與血、火與死亡相關。
「極光會在目擊者心中引起極大的恐懼,在某些社群中甚至被視為禁忌——只能由受過啟蒙的長者觀看並解讀。」澳洲墨爾本大學文化天文學教授杜安·哈馬徹(Duane Hamacher)在2013年曾如此寫道。
儘管歷史典故廣泛,北極光(aurora borealis)的現代名稱直到17世紀才被創造。最早的記錄來自義大利天文學家兼物理學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他在1619年的《彗星論》(Discourse on the Comets)中引用了羅馬神話中的「黎明女神」(Aurora)以及希臘神話中的「風暴與北風之神」(Boreas)。它在南半球的對應名稱「aurora australis」則源自羅馬神話中的「南風之神」(Auster)。
其他名稱也透露了人們對這一現象的感知。在芬蘭拉普蘭,北極光被視為北極狐尾巴掠過雪堆的閃光,這個傳說至今仍保留在芬蘭語名稱「revontulet」(意為「狐火」)中。在設得蘭群島的方言中,極光被稱為「mirrie dancers」(「mirr」意為「閃爍」)。
與此同時,薩米語中的「guovsahasat」翻譯過來就是「能聽到的光」,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研究員菲奧娜·阿梅里(Fiona Amery)說道。這指的是人們偶爾在看到極光的同時,還會報告聽到奇異聲響。「對這些人而言,聲音與影像是完全交織在一起的。」
在那些奇異光芒僅偶爾出現的地區,人們的反應往往與極光常見的地方不同。有時,極光的出現會被賦予深刻的政治與宗教意涵。
例如在 18 世紀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威爾士詩人休·瓊斯(Hugh Jones)便將極光視為一種徵兆,認為這是英國應堅守新教信仰並與美國和解的象徵。
在1716年雅各派叛亂期間出現極光後,天文學家愛德蒙·哈雷(Edmund Halley,著名的哈雷彗星即以他命名)描述了這些光芒的「驚人景象」,並試圖解釋其科學來源。然而,當1745年最後一次起義時再度出現極光,人們在北方天空中看到的光影再次被視為神聖徵兆,另一位威爾士詩人甚至將其描述為「arwyddion cryfion Crist」(基督的強烈徵兆)。
威爾士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學(Aberystwyth University)的威爾士與凱爾特研究學者凱瑟琳·查內爾-懷特(Cathryn Charnell-White)指出,這些例子表明,在動盪或不確定時期,人們會特別將精神或政治意義投射到極光等自然現像上。
儘管對現代讀者而言這些故事或許顯得奇幻,它們卻提供了人類對自然現象的文化態度之洞見。極光的歷史也揭示了人們逐步理解其運作方式的過程。
例如,阿梅里指出,極光的聲音長久以來被視為心理現象。不過,當研究者開始更重視北方地區居民的經驗時,便提出假說認為這些聲音可能源自靜電釋放。
部分歷史記錄也幫助科學家更準確地理解太陽週期及相關的地磁風暴——這些風暴可能干擾現代通訊與導航設備。
奧斯陸大學科學史榮譽教授羅伯特·馬克·弗里德曼(Robert Marc Friedman)指出,關於這一完全自然的現象,至今仍流傳著許多現代神話。他舉例說,其中一個神話是,日本遊客前往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在北極光下發生性行為,希望藉此生個好孩子。這個故事或許是人為編造的,但精明的旅遊經營者仍在推波助瀾,因此可能已經產生了自我實現的效應。
隨著科學家持續深入研究極光,人們對其文化感知也有更多值得探索之處。BBC引述專家指出,世界各地社群中可能仍保護著其他精彩的故事——或者隨著原住民族語言的消逝而永遠失傳。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19/11/2025 11:00AM
19/11/2025 11:00AM
19/11/2025 08:14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