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中國政府接連出招,試圖迫使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撤回涉及台灣防務言論。面對排山倒海的壓力,「鐵娘子」高市目前似乎仍未「退縮」。
繼發出停止赴日旅遊與留學警告、日本電影在華「被下架」後,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東京當局先後接獲北京通知,暫停進口日本水產,並停止日本牛肉對華出口磋商。
韓國當局星期四(11月20日)稱接獲北京通知,原訂即將在澳門舉行的第16次中日韓文化部長會議延期舉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說,高市早苗言論「破壞中日韓三方合作的基礎和氛圍」,導致開會條件「暫不具備」。
台灣總統賴清德呼籲國際社會關注中國報復日本的相關事態,但除了美國駐日本大使已開腔「調侃」,和俄羅斯聲援北京外,其他西方國家未見發言。分析人士對BBC中文稱,如此沉默或許對高市早苗有利。
自高市早苗11月7日的國會眾議院預算委員會的「台灣有事」與行使集體自衛權標準發言以來,中國對與日本整體的批評一直持續。19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一連回答了五條相關問題。
其中,毛寧在回答BBC記者提問時說:「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台錯誤言論損害中日關係政治基礎,中方有理由做出反制。日方首先應當收回錯誤言論,以實際行動糾正錯誤,否則中方將不得不採取進一步措施。」
她在回答官方中國中央電視台記者提問時說:「回顧歷史不難發現,以所謂『存亡危機』和『自衛』為名發動對外侵略,是日本軍國主義的慣用伎倆。」
「警鐘已經敲響,悲劇不能重演。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之際,國際社會必須高度警惕、堅決阻擊任何復活軍國主義的圖謀,共同維護戰後國際秩序,守護世界和平。」
在這場例行記者會舉行前的凌晨,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在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審議時說,日本「這樣的國家根本沒有資格要求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中國還得到了莫斯科聲援: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瑪麗亞·扎哈羅娃(Maria Zakharova)接受官方新華社訪問時稱,高市早苗的言論「非常危險」,「日本應深刻反省歷史、汲取二戰教訓」;泰國前副總理披尼(Phinij Jarusombat)對央視《新聞聯播》稱:「我反對她這一錯誤行為,高市早苗應該收回她的言論。」
但國際社會上未見更多支持或駁斥中方說法的言論。美國迄今發言的最高級別官員是美國海軍作戰部長考德爾上將(Adm. Daryl Caudle)和駐日本大使喬治·格拉斯(George Glass)。
考德爾上將17日接受英文《日經亞洲》等媒體聯合採訪時稱,能理解高市早苗的立場。格拉斯大使則於15日在社交平台X(前稱推特;Twitter)上說:「看來聖誕節提前來了。感謝吳江浩大使和薛劍總領事協助進一步加強美國與日本之間的深厚聯繫。」
https://twitter.com/USAmbJapan/status/1989566057317646667
格拉斯的言論被認為是衝著薛劍曾發帖威脅「斬首」高市早苗而來,被毛寧批評為「别有用心的政治作秀」。
格拉斯20日再就中國停止進口日本水產發帖說:「北京要擺脫脅迫的慣性並不容易,但正如美國在中國上次對日本海產品實施無理禁令時堅定支持日本一樣,這一次我們也會再次支持這個盟友。」
政府以外,美國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執政共和黨議員吉姆·里施(Jim Risch)18日曾發帖,批評北京對高市早苗首相言論的反應「太過分且極度不恰當」。
曾先後擔任美國亞太助理國務卿和國防部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的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在參議院作證時批評薛劍的言論「令人髮指」,「尤其在(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遭政治暗殺後,再次出現威脅首相生命的發言」。
日本東京法政大學法學院國際政治學學系教授福田圓對BBC中文評論說,日本眾議院當時的辯論議題是日本「集體自衛權」,因此國際社會未多加評論,屬正常反應。
福田圓教授說:「中國過度解讀這些討論,批評日本介入台灣問題,並指責日本軍國主義復辟,但日本並未進行此類辯論。」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又譯外交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希拉·史密斯教授(Prof Sheila A. Smith)說:「我不認為日本首相期待美國出手相救。」
長期研究日本政治外交的史密斯教授對BBC中文指出,若單以美國未有更高層次官員回應而言,這可能是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其一是總統特朗普及其政府的注意力集中在其他地方,其二是這場爭端目前尚未出現雙方可能動武的跡象。
台灣淡江大學教授蔡錫勲認為,國際社會顧及到高市早苗在會晤習近平後才發表有關言論,為顧及北京面子,選擇不多加評論,免得火上澆油。
蔡錫勲教授告訴BBC中文:「沒有一個國家希望把這種爭端一直往上拉,大家也希望這件事情就讓他冷靜下來,而不要挑起情緒。」
史密斯教授也有類似觀點。她說:「包括美國在內的外部行為者,或許選擇私下表達關切或支持,而非公開表態,以免使局勢惡化。」
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博士後研究員胡莎娜博士(Dr Sana Hashmi)則對BBC中文指出:「當一個美國的區域盟友、也是西方的夥伴遭到攻擊時,這種沉默也顯示出對中國及印太地區缺乏關注。」
「這反映出華盛頓的優先事項正在改變。」
目前開腔評論高市早苗言論及其後續中日爭端的最高級世界領袖,要算新加坡總理黃循財。他在19日出席彭博社(Bloomberg)一場論壇活動時說:「我不是她的顧問,無法判斷她的言論是否明智。但話已說出口,覆水難收。」
「我認為日本方面顯然希望降溫,穩定關係,而不是讓局勢進一步升級。我希望中國也能有同樣的想法。儘管存在分歧,兩國仍然可以相處並合作。」
英國也未就當前中日爭端表態,但前首相卓慧思(Liz Truss)發帖說:「看到日本在台灣問題上展現如此強而有力的領導,令人振奮。」
「這是英國的榜樣。」
https://twitter.com/trussliz/status/1990844032319107574
卓慧思辭任首相後,於2023年5月訪問台灣,會晤時任總統蔡英文,遭中國外交部批評為「個別過氣政客刷存在感」。
而在同一時間,英國駐日本大使館轉發了大使朗博頓(Julia Longbottom)到北海道探訪英軍與日本自衛隊的聯合演練的帖文。
另一方面,在18日的中國外交部記者會上,德新社(DPA)記者表示,德國副總理兼財長克林拜爾(Lars Klingbeil)17日在北京會晤中國副總理何立峰後表示,雙方討論了台灣問題,德國政府對台海局勢可能升級表示擔憂。毛寧回應稱,台灣問題「不容任何外部勢力干涉」。德方有否提及高市早苗言論爭端,不得而知。
雖然缺乏國際反應,但多位學者對BBC稱,此刻對高市早苗來說,「沉默是金」。
蔡錫勲教授指出,高市早苗發表「台灣有事」言論應是經過事前計算,而言論發表後,民意調查得分上升。其他國家未插手評論「火上澆油」,對她來說是有利的。
「她已經拿到想要拿的,也不會去撤銷這句話。」
福田圓教授說:「日本現階段必須冷靜地持續向中國說明,並讓北京承認日本政府的立場並未改變。因此,對高市首相而言,保持沉默是有利的。」
胡莎娜博士也不認為高市早苗會收回「台灣有事」言論,但背景是,此刻的沉默,「對日本而言,這並非理想局面」。
「至少目前,集體防衛與可靠支持的時代已遠去。更大的憂慮並非來自華盛頓的支持,而是中國透過僑民、旅遊及經濟聯繫對日本施加的影響力。中國幾乎立即將這些手段武器化。高市的回應將更多取決於這一點。」
https://www.youtube.com/shorts/C7Fg0HLJo20
在官方沉默的氛圍下,韓國似乎呈現出略為不同的氣氛。
韓國外交部14日抗議日本在一場展覽中再次提出對獨島(日本稱竹島)的主權宣稱,17日得到中國外交部聲援,「敦促日方深刻反省侵略歷史」,「以實際行動取信於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
而在日本旅遊相關企業股價因中國旅遊「提示」受壓致大幅下挫之際,英文《韓國時報》報導,韓國旅遊行業股價連續三天上揚,分析人士預期赴日中國遊客將被分流至韓國,成為升市基礎。
此前,韓國新任總統李在明因國內反華情緒,對設法讓韓中關係回暖憂心忡忡。當地輿論熱烈討論著在中日交鋒之下,韓國能如何自處。
韓國《中央日報》19日社論稱:「此次中日矛盾並非突發事件,應將其視為美中戰略競爭格局下,韓美日為應對朝鮮與中俄密切關係而強化合作所帶來的反作用。」
「我們絕不能重複(首爾)歷代政府在上台初期承諾合作、隨後便因歷史問題導致關係急轉直下的韓日關係模式,越是這樣的時候,韓中日三國的政府相關人士和政治人越應謹言慎行,避免給今後的韓中及韓日關係帶來負面影響。」
《韓國時報》引述聖公會大學日本研究教授楊基浩(音譯)警告說,中日當前的緊張態勢,預計將使日本的安全焦點轉向加強韓美日三邊框架,而中國預計將繼續向首爾釋出善意,以防止三邊框架過度推進,這使韓國維持微妙平衡的能力更加關鍵。
台灣總統賴清德呼籲「國際社會持續關注,也呼籲中國應該要克制」之後,20日發佈以日本壽司為午餐的照片與影片,並附上「台日友好」標籤。
但國際社會尤其是歐美政府對中日紛爭保持安靜,賴清德的呼籲會有效果嗎?
東京法政大學法學院福田圓教授說:「賴清德僅表達他對當前日中關係的看法;我不認為他曾期待其他國家與他保持一致。因此,即使其他國家沒有作出類似反應,這也不應對他本人或民進黨造成不利影響。」
台灣淡江大學蔡錫勲教授則說,與國際社會不願「火上澆油」的取態一樣,要是他「講太多」,會給大陸等留下「給別人做文章的空間」。
「我沒有說贊成,我沒有說反對,只是說我不希望在這個時候去說這件事情出來。」
「我覺得賴總統表達他的意見之後,不要再表達太多。」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21/11/2025 11:00AM
21/11/2025 08:00AM
21/11/2025 08:00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