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澳洲成全球首個禁未滿16歲者使用社交媒體國家,具體運作將會如何?

一名少女在家中躺在沙發上滑手機並瀏覽社交媒體。

Getty Images
禁止16歲以下使用社交媒體是全球首例。

自12月10日起,澳大利亞社交媒體公司將被要求採取「合理措施」,確保澳洲16歲以下人士無法在其平台上開設帳戶,並必須停用或移除現有的未成年帳戶。

澳洲政府表示,這項禁令是全球首創並受到許多家長歡迎,旨在減少兒童在社交媒體上面臨的「壓力和風險」,例如那些鼓勵長時間使用的設計,以及可能損害身心健康的內容。

政府今年稍早委託的研究指出,96%的10至15歲兒童使用社交媒體,其中七成曾接觸有害內容和行為,包括厭女內容、打鬥影片,以及鼓吹厭食症和自殺的素材。

每七名受訪者當中就有一人表示,曾遭成年人或較年長兒童進行具誘騙性的行為,超過半數曾遭受網絡欺凌。

哪些平台受到影響?

澳洲政府目前點名十個平台列入禁令範圍,分別是: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Threads、TikTok、X、YouTube、Reddit,以及串流平台Kick和Twitch。

政府同時面臨把禁令擴大至網絡遊戲的壓力。為避免被納入,Roblox和Discord等遊戲、聊天平台近來陸續在部分功能上加入年齡檢查,看似希望避免被涵蓋在禁令內。

澳洲政府表示會持續檢視禁令名單,並將根據三項主要標準做出相關決定。

這些標準包括:平台的唯一或「重要目的」是否為讓用戶彼此進行網上社交互動;平台是否允許用戶與部分或全部其他用戶互動;平台是否允許用戶發布內容。

YouTube Kids、Google Classroom和WhatsApp未被列入名單,因為它們不符合上述標準。此外,兒童仍可在如YouTube等無需帳戶的情況下瀏覽大多數內容。

禁令將如何執行?

兒童和家長違反禁令並不會受罰,真正必須負責執行的是社交媒體公司。如果發生嚴重或重複違規,平台可能面臨高達4,950萬澳元(3,200萬美元、2,500萬英鎊)的罰款。

澳洲政府要求平台採取「合理措施」阻止兒童使用,並必須使用年齡驗證技術,但沒有指定使用哪一種。

外界提出的可能方式包括:政府身分證件、人臉或聲音識別,以及年齡推斷技術,後者會根據使用者的行為模式而非生日來估算年齡。

一圈年輕人站在一起,只有肩膀以下入鏡,手持不同顏色手機殼的智能手機。

Getty Images
澳洲政府最近的研究發現,96%的10至15歲兒童使用社交媒體,其中七成曾接觸過有害內容和行為。

澳洲政府鼓勵平台採用多種方法驗證,同時強調不能只依賴使用者自行申報年齡,也不能單靠家長代為確認。

Meta(Facebook、Instagram、Threads的母公司)已宣布,自12月4日起開始關閉青少年帳戶。被錯誤移除的用戶可提供政府身分證件或自拍影片進行年齡驗證。

其他受影響的公司目前尚未公布具體執行方式。

是否能有效運作?

由於平台尚未公布具體的實施方法,禁令是否有效仍難以判斷。然而,外界已提出疑慮,認為年齡驗證技術可能會錯誤地屏蔽一些用戶,卻又無法識別真正的未成年人。

政府自身的研究也指出,臉部辨識技術在辨識最需要針對的年齡層時,準確度反而最低。

外界亦質疑罰款是否足以產生震懾作用。前Facebook高層史蒂芬·舍勒(Stephen Scheeler)向澳大利亞聯合通訊社(AAP)指出:「Meta大約只需1小時52分鐘就能賺取5,000萬美元。」

批評者認為,即使禁令落實,也未必能真正減少兒童的網上風險。交友網站及遊戲平台不在規管之列,AI聊天機器人近期也因鼓吹自殺或與未成年人出現「感性對話」而備受關注。

也有人指出,依靠社交平台獲得社群支持的青少年可能因此被孤立,主張教育兒童如何安全使用社交媒體比全面禁止更有效。

澳洲通訊部長安妮卡·威爾斯(Annika Wells)承認禁令「可能並不完美」。她在11月初表示:「在改革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些凌亂。重大改革向來如此。」

是否存在資料保護疑慮?

批評人士也對平台為驗證用戶年齡而需要大規模收集和儲存數據,以及數據可能被濫用表示擔憂。

近年來,澳洲與世界許多地區一樣,發生了一系列備受矚目的資料外洩事件,其中包括多起敏感個人資訊被盜、出售或洩漏的案例。

但澳洲政府表示,新法已加入「強有力的」保護措施,規定相關個資只能用於年齡驗證,完成後必須銷毀,違規者將面臨「嚴重懲罰」。

政府也要求平台提供政府身分證件以外的替代方案。

社交媒體企業的反應如何?

這項禁令在2024年11月宣布時,引發各社交媒體企業的震驚。他們認為政策難以執行、容易被規避,會增加使用者的操作時間,並可能危害隱私。

企業也警告禁令會讓兒童湧向網絡的陰暗角落,並剝奪青少年重要的社交渠道。Snap(Snapchat母公司)及YouTube甚至否認自己屬於社交平台。

Google(YouTube母公司)據報仍在考慮是否就其被納入名單採取法律行動。該公司並未有回覆BBC的查詢。

一棟大樓外牆上展示YouTube品牌標誌,同一建築物外還突出掛上YouTube標誌形狀的招牌。

Getty Images
雖然被列入禁令範圍,但YouTube否認自己是社交平台。

Meta雖宣布將提前執行禁令,但仍批評這將讓青少年在各平台之間面臨「保護不一致」。

在10月的澳洲國會聽證會中,TikTok及Snap表示仍反對禁令,但會配合執行。

Kick——唯一被納入的澳洲本土企業——表示,將推出「一系列措施」,並會持續與政府「建設性」合作。

其他國家有類似措施嗎?

全面禁止16歲以下人士使用社交媒體是全球首次,各國正高度關注。其他國家雖有不同方式限制兒童的使用螢幕時間或避免接觸有害內容,但尚未有國家全面禁止主要社交平台。

在英國,7月推出的新安全法規意味著,如果網路公司未能採取措施保護青少年免受非法和有害內容的侵害,將面臨巨額罰款,甚至高層會被判入獄。

其他歐洲國家則規定,未成年人使用社群媒體必須獲得父母同意。 9月,法國議會的一項調查建議禁止15歲以下青少年使用社群媒體,並對15至18歲的青少年實施社群媒體「宵禁」。

丹麥已宣布計劃禁止15歲以下青少年使用社群媒體,挪威也在考慮類似的提案。西班牙政府已向議會提交一份法律草案,要求16歲以下青少年必須獲得法定監護人的授權才能存取社群媒體。

在美國,猶他州曾試圖禁止未滿18歲者在未獲父母同意下使用社交媒體,但去年遭聯邦法官阻止。

兒童會試圖繞過禁令嗎?

接受BBC訪問的青少年表示,他們已經提前以假年齡開設新帳戶,儘管政府已警告平台必須偵測並移除這些帳戶。

網上也充斥著青少年分享如何繞過禁令的建議,或推薦替代的社交平台。

部分青少年(包括網紅)選擇與父母共用帳戶。評論人士也預計,VPN的使用量將會激增,用戶可藉此隱藏真實所在地點,英國在實施年齡限制後便出現類似情況。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