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當金玟錫(Kim Min-seok)2016年6月決定上載一段90秒的兒童歌曲短片時,他完全沒想到自己即將釋放出一頭何等怪物。
這段影片後來成為全球現象,鯊魚舞(《Baby Shark Dance》)在YouTube累積超過160億次觀看——成為YouTube有史以來觀看次數最多的影片。
那首歌就是令人洗腦到極點的「鯊魚寶寶」(Baby Shark)。
它不只迷倒全球無數幼兒,也同時「恐怖襲擊」了全世界的大人,更為其創作者、韓國兒童教育娛樂品牌「碰碰狐」(Pinkfong)奠定了一個價值數億美元的媒體商業帝國。
「我們當時完全沒想到它會從我們其他內容中脫穎而出。」碰碰狐執行長金玟錫在首爾總部接受BBC訪問時表示。
金先生又說,「但回頭看,它確實成為了我們邁向全球的重要轉捩點。」
週二(11月18日),這段旅程迎來新里程碑——碰碰狐正式在韓國掛牌上市,首日股價上漲超過9%,公司估值超過4億美元(約3.04億英鎊)。
該公司最初於2010年創立,名為SmartStudy,專門製作0-12歲兒童的數位內容。創辦之初只有三名員工,包括金玟錫與技術長孫東佑(Dongwoo Son,音譯)。
「當時的辦公室非常小——比現在這間會議室還小。」金玟錫回憶時,一邊比劃著他正在視訊的會議室。
小到「我們當時根本不敢期待有薪水」,他透過翻譯笑著說。
碰碰狐公司經歷多次重大轉型,包括將目標客群鎖定在幼兒階段。
員工數成長到約100人,內容也轉向更簡單、以學習為主的遊戲與影片。「正是在那個時候,《Baby Shark》誕生了。」金先生說。
公司自2022年起正式定名為The Pinkfong Company,名稱源自早期卡通中那隻活潑好奇的狐狸角色。
如今公司已有約340名員工,在東京、上海與洛杉磯均設有辦公室。
《Baby Shark》的歌曲據信起源於1970年代的美國,常在兒童夏令營中被唱起。這首不斷重複「Baby shark, doo doo doo doo doo doo」的歌曲,「對小朋友極具吸引力,但對大人來說可能很惱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媒體分析師周凱文(Kevin Chew,音譯)表示。
金玟錫也非常清楚這首歌有多「洗腦」:「就像K-pop歌曲一樣,節奏明快、富有節奏感,而且會上癮,」他說。他同意這首歌還帶有「口號式」的吟唱效果,讓小朋友極易記住。
但這首歌並非一上線就爆紅,而是在東南亞的兒童活動中加入舞蹈動作後,才逐漸在全球發酵。彼時,大人小孩一起跳舞的影片開始在網路上瘋傳,短片正式引爆。
「當時公司裡充滿嘉年華般的氣氛,大家盯著觀看數字飆升。」金先生向BBC回憶道。
2020年11月,《Baby Shark》正式登上YouTube史上最多人觀看影片的寶座。在影片爆紅後的頭幾年,它貢獻了公司約一半的營收,並成為後續內容與周邊商品的跳板,金敏錫說。
2019年,碰碰狐曾被美國作曲家控告抄襲,但韓國最高法院最終駁回訴訟,認定其版本源自公共領域的民謠。
這場勝訴讓金先生的公司士氣大振,也為此次上市增添助力。他表示上市申請早在判決前就已提交。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qZsoesa55w
碰碰狐其他的IP商品如Bebefinn與Sealook正快速成長,但公司必須證明自己並非僅靠《鯊魚寶寶》一支獨秀,韓國大學商學院講師金慜貞(Ming Jung Kim)表示。
金教授還向BBC分析,幼兒客群的一大優勢在於,他們會反覆觀看同一部影片。
執行長金玟錫則強調,公司絕對能超越《Baby Shark》(目前約佔公司營收四分之一),而Bebefinn已後來居上,貢獻約40%的收入。
一位有兩個孩子的家長向BBC表示,他們一家對碰碰狐出品的影片評價兩極。
雙寶爸納希夫(Saleem Nashef)稱他很欣賞內容的教育性,但太太覺得《Baby Shark》「對小孩太過刺激」。不過這首神曲顯然無法逃避——他即將滿三歲的女兒,生日派對主題仍是Baby Shark。
金教授還說,碰碰狐能否再創造出另一個具備同等商業號召力的角色,目前仍是未知數。
事實上,該公司上市首日即募得近5200萬美元,金玟錫表示,將把資金用於擴充電影與角色陣容。
未來,該公司也希望成為「數位驅動」的內容創作者,利用觀看行為等數據來塑造新作品。「碰碰狐已經達成許多創作者夢寐以求的成就。」金玟錫告訴BBC。
但現在,該公司必須向投資人證明:自己絕非曇花一現的短暫商業奇蹟。
BBC播客欄目 Asia Specific 記者李來玹(Rachel Lee)亦協助報導。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24/11/2025 11:00AM
24/11/2025 11:00AM
23/11/2025 05: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