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帛琉:中美地緣政治爭鬥下的太平洋島國

馬拉卡爾港

BBC
馬拉卡爾港是帛琉的主要港口。

帛琉(Palua,帕勞)清澈海域上空的空氣瀰漫著鹽分與麵包樹的香氣。在帛琉商業中心科羅爾(Koror)的寧靜早晨,潛水船引擎的嗡嗡聲迴盪在海灣上空。幾年前,那些船隻滿載遊客——許多來自中國——被帛琉的潟湖和石灰岩洞穴吸引。飯店客滿,餐廳熱鬧非凡,漁夫們幾乎跟不上需求。

但這一切已成過去。

而且,當年的那波繁榮——以及突然崩盤——事實上並非意外。

2015年至2017年間,中國遊客佔據了該國約一半的訪客。然後,2017年,北京據報下令旅行社停止銷售前往帛琉的旅行套餐,嚴重削減了當時該群島的主要旅遊來源。

「我實際上買了新船來應對遊客突然增加,」科羅爾一位潛水店老闆告訴BBC,但在旅遊高峰結束後,這些船隻「閒置在海灣中」,花了好幾年才回本。

帛琉官員認為這個訊息很明確。他們說,中國利用龐大的出境遊人群,作為向台灣邦交國施壓行動的一部分,試圖讓帛琉轉向北京的懷抱。

BBC已聯繫中國外交部置評,但尚未收到回應。而北京過去曾一再否認自己將旅遊用作政治武器。

事實上,帛琉是僅存的十多個和台灣建交的國家之一。這挑戰了中國外交政策的核心支柱——「一個中國原則」。北京一直主張對台灣擁有主權。

但這不僅僅是外交拉鋸戰。

帛琉的位置使其成為世界強國尋求影響力的理想目標。它位於太平洋「第二島鏈」上,這是美國視為遏制中國軍事擴張並回應西太平洋任何侵略行動的關鍵前哨。

帛琉位置圖

BBC

帛琉與美國有著悠久的夥伴關係:1994年獨立前,帛琉是美國管轄的領土。根據「自由聯繫協定」,帛琉授予美國獨家軍事進入權,換取華盛頓的廣泛援助,包括帛琉公民可在美國自由生活和工作。此外,根據協定條款,美國現正加強在該群島的軍事足跡。

因此,中國、台灣與美國之間的地緣政治權力鬥爭,正滲透到這個不到兩萬人口的小國日常生活中。

「無論我們做什麼,帛琉都會因為位置而成為軍事活動的中心,」帛琉總統惠恕仁(Surangel Whipps Jr. 蘇蘭格爾·惠普斯二世 )告訴BBC。

他表示,中國正利用旅遊作為政治工具,施壓自己的國家斷絕與台灣的關係。

惠恕仁

BBC
帛琉總統惠恕仁

太平洋上的獎賞

帛琉與台灣的關係根深蒂固。

台灣東華大學助理教授李政政(Li Cheng-cheng)解釋,帛琉1994年獨立時,台灣迅速行動以確保外交盟友。李政政對台灣及帛琉關係有深入研究。

他表示,台灣對該國援助非常務實:農業專家與當地人並肩工作、醫療團隊在小型診所服務、資助當地企業家,並邀請學生以獎學金前往台灣。對於一個人口稀少、以社區服務為核心的國家,台灣在這裡被官員描述為「可靠夥伴」和「值得信賴的朋友」。

台灣駐帛琉大使黎倩儀(Jessie Li)也向BBC表示,當地領導人向她保證,台灣與該國的關係「堅如磐石,直死不渝」。

但儘管如此,台灣仍有理由擔憂。

因為近年來中國已剝離了其幾個前盟友。僅在太平洋地區,自2019年以來,所羅門群島、吉里巴斯和諾魯已斷絕與台灣的外交關係,並轉向北京。

北京視民主治理的台灣為自己的一個分離省份,未排除使用武力實現統一目標。

分析人士稱,控制台灣對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逆轉所謂殖民主義強權「百年屈辱」的目標至關重要。

帛琉台灣投資的大樓

BBC
「一站到」(one stop shop)是台灣捐贈給帛琉的政府建築。

對此,澳洲國立大學高級研究員葛雷姆·史密斯(Graham Smith)告訴BBC,美國和台灣都對帛琉轉向感到偏執和緊張:「他們會投入大量資源確保這不會發生。」

帛琉和台灣官員表示,北京已利用各種槓桿來影響帛琉的外交立場。

2021年上任的帛琉總統公開聲稱,中國提出「100萬」遊客換取帛琉在這方面轉向,而他拒絕了。之後,2024年,中國外交部發布安全警報,建議中國公民前往帛琉時「謹慎行事」。

「若中國將旅遊用作武器,那麼這就是一個我們不應依賴的不穩定市場,」惠恕仁告訴BBC,「如果中國想與我國建立關係,是可以的。但他們不能告訴我們,不能與台灣有關係。」

中國否認將旅遊用作政治工具。

中共官媒《人民日報》去年在社論中表示,向帛琉旅客發布警報的意圖是鑒於「帛琉公共安全案件增加」,並保護其海外公民。該社論補充說,惠恕仁的指控是試圖抹黑中國並干涉內政。

在2017年被問及禁止旅行團一事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未聽聞此情況」。

但在2024年,回應帛琉持續承認台灣,中國外交部敦促帛琉「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正確決定」。

雖然中國未對所謂的100萬遊客提議發表評論,但並非所有人都同意惠恕仁的評估。

BBC採訪的許多當地人並不同意總統對旅遊的看法。

「他對中國非常鷹派,」科羅爾一家飯店的台灣老闆白莉(Bai Li,音譯)對BBC說,「我不認為說中國將旅遊『武器化』是正確的——他們只是將其用作談判籌碼,就像人們下棋一樣,每個國家都會這麼做。」

無論如何,旅遊業突然遭遇轉變的後座力仍然顯而易見。旅行團停辦後的經濟衝擊嚴峻,但突然湧入的遊客造成的環境負擔同樣嚴重。

根據環保組織,帛琉尚未為大規模旅遊開發做好準備。

「中國旅遊爆炸結束後,我去那裡,珊瑚都死了。」當地非政府組織Ebiil Society主任安·辛格歐(Ann Singeo)告訴記者。

她又強調,「你會看到(數百人)在這個小海灣,他們全都站在珊瑚上。那就是我們付出的代價,因為我們沒有制定規則來尊重使用這些資源。」

事實上,旅遊只是中國策略的一部分,北京還試圖加強與當地領導人的關係。帛琉官員表示,他們一再被邀請前往北京訪問。在一次訪問中,一位前帛琉州長說他問為什麼台灣不能獨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一位中共官員憤怒地回應他。

帛琉島嶼

BBC News
有環保組織說過多的旅客衝擊了帛琉的生態。

美國因素

隨著中國在台灣周邊的軍事活動加劇,包括空中和海上巡邏,美國聲稱中國軍隊正在做好入侵台灣的準備。

為了遏制中國對台灣的潛在侵略以及西太平洋的整體軍事活動,美國已加速其在帛琉的軍事基礎設施建設。

多年來,華盛頓一直在升級機場跑道、建造用於監測太平洋軍事活動的戰術多任務地平線外雷達系統(Tacmor),並計劃擴建帛琉的主要港口馬拉卡爾港,以容納更大的軍事船隻。

然而,美國對土地交易這一特定漏洞表示擔憂。

BBC看到的文件顯示,幾家中國企業已租賃土地並在這些地點附近開發物業,涉及未開發土地到俯瞰港口和主要機場的飯店。例如,在帛琉南部州安戈爾,美國現在正在建造Tacmor的接收站——該計劃於2017年宣布。然而,在2019年和2020年,雷達建設宣布後,中國投資者租賃了超過35萬平方公尺的土地。

帛琉安加爾島塔克莫接收器站點的施工場地

BBC News
帛琉安加爾島,美軍Tacmor雷達係統的施工場地已清理完畢。

投資者莊慈中(Zhuang Cizhong,音) 計劃在那裡蓋一座度假村。

「我們去中國參觀他的公司,他展示了一個為富有的中國人建造養老院的計劃。」前安戈爾州長馬文·恩吉魯唐(Marvin Ngirangol)告訴BBC說。他認為帛琉政府應與中國更密切合作:「有設計藍圖的小冊子——看起來很合法。」

該項目從未建成。莊認為是因為新冠疫情的原因,但華盛頓仍保持警惕。記者無法聯繫到美國駐帛琉大使置評,但他先前表達過擔憂。

「周圍有各種地塊現在租給中國利益,」美國大使喬爾·埃倫德萊希(Joel Ehrendreich)告訴路透社:「我不認為這與我們的項目物理上接近是巧合。」

此類擔憂在帛琉當地亦有共鳴。

帛琉國家安全顧問詹妮弗·安森(Jennifer Anson)說。「我們擔憂是這些投資或租賃並非(來自)合法企業。也許表面上是合法企業,但當中國入侵台灣時,這些可能轉變為軍事地點。」

然而,中國媒體報導顯示,推動企業投資帛琉有合法理由。2019年,中國國有背景的媒體鳳凰新聞吹捧了購買帛琉物業的優點,強調當地豐富的旅遊資源和寬鬆的立法。

BBC無法聯繫莊姓人士。中國外交部未回應有關土地租賃的評論請求。

中國人在帛琉安加爾島租用的土地

BBC
中國人在帛琉安加爾島租用的土地

外交真空的陰影

根據帛琉當局,自2018年以來,與中國有關的有組織犯罪也已激增。惠恕仁向BBC表示,有一場「持續戰鬥」正在進行,他指出與中國有關的犯罪包括詐騙、非法賭場和網路攻擊。

一些官員聲稱,犯罪分子利用中國與帛琉缺乏外交關係的漏洞。

例如,臭名昭著的澳門14K三合會頭目尹國駒 (綽號「崩牙駒」)2018年以外國投資者身份進入帛琉。該犯罪集團後來在包括帛琉在內的國家從事賄賂、腐敗和線上賭博。

此外,美國財政部2025年制裁了帛琉的幾個人,因其與中國經營的企業集團太子集團(Prince Group)有關聯。該集團被指控詐騙、洗錢、工業規模的人口販運等犯罪。

目前太子集團未回應BBC的評論請求,但先前在美國制裁後的聲明中「斷然」否認從事「任何非法活動」。

許多相關人士已被列入帛琉的「不受歡迎外國人名單」,帛琉國家安全辦公室的安森女士說,他們仰仗的是中國缺乏外交關係無法追捕他們。

「當你搜尋柬埔寨的中國僑民網站,移居帛琉的好處時常被討論,你可以看到犯罪分子也被帛琉中國之間沒有外交關係所吸引。」澳洲國立大學的史密斯教授告訴記者。

強權的棋子

對許多帛琉人來說,高層級的地緣政治鬥爭感覺遙遠,但其漣漪無所不在。美國軍事擴張、中國投資以及隱藏議程的謠言,助長了日益增長的不安感。

「本屆政府對中國非常鷹派,我認為這很荒謔,」反對Tacmor建設的前安戈爾州長說,「我們應該專注於環境,而不是中美關係。」

最近幾個月流通的一份請願書要求華盛頓在戰爭事件中闡明其應變計劃——這顯示焦慮之深。它呼籲美國「安慰帛琉人民」,如果衝突爆發,平民將受到保護。

一位民眾告訴BBC:「我們知道中美地緣政治的情況,我們害怕我們的島嶼會被不想參與的戰爭摧毀」。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