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迄今為止最新、突變最嚴重的變異毒株在南非被發現之後,引發全球關注,多國政府迅速升級防疫力度,各地主要股市聞訊一度大跌。
截至11月29日,變異毒株已經傳播到至少十幾個國家或地區,更多國家/地區採取封鎖防疫、限制旅行、擴大疫苗加強劑接種計劃等措施。
新的變異株叫B.1.1.529,世界衛生組織(WHO)已經給它取了一個希臘文代號,Omicron(奧密克戎,又譯奧米克戎),11月26日將它列入「值得關切」變異毒株。
一些專家稱最新變異毒株是迄今為止「最糟糕的變異毒株」,最令人擔憂的一個險惡之處是它似乎與原始新冠病毒差別很大,而這意味著針對已知病毒和變異株研製的疫苗、藥物的效果可能受影響。
但目前作此判斷為時尚早。
這個最新變異毒株為什麼令人擔憂?現有疫苗是否仍然有效?如果研製新疫苗,需要多長時間?
B.1.1.529最初於11月11日在南非鄰國博茨瓦納首次發現,3天後,14日,南非記錄了全球首個B.1.1.529感染病例。
11月25日,南非國立傳染病研究所宣佈確認這一最新變異毒株,稱這種變異株具有高感染力和疫苗難以起作用的免疫逃避風險,詳情有待觀察分析。
截止WHO正式命名這一最新變異株,確診病例大多集中在南非的豪登省,但隨後不少國家發現感染病例。有跡象表明Omicron正在全球傳播。
Omicron突變非常嚴重。南非流行病應對和創新中心主任圖利奧·德奧利維拉(Tulio de Oliveira)教授說,存在「異常的突變群」,且與目前流行的其他變體「非常不同」,「令人驚訝」。
最令人擔憂的是,這種變異毒株與原始病毒完全不同。這可能意味著根據原始菌株設計的疫苗可能效力會打折扣。
但這個問題有待進一步追蹤研究和更多數據。
德奧利維拉教授在一次吹風會上說,總共有 50 種突變,刺突蛋白有 30 多種突變;刺突蛋白是病毒借以侵入人體細胞大門的鑰匙,也是大部分疫苗針對的標靶。
在受體結合域,即病毒與人體細胞首次接觸的部分,發現 10 個突變。作為對照,目前席捲世界的 Delta 變異株只有2個突變。
牛津大學羅莎琳德富蘭克林研究所所長詹姆斯·奈史密斯教授對BBC廣播4台Today節目表示,這種變異株「幾乎肯定」會降低疫苗效果,但疫苗在某種程度上仍然有效,而治療 Covid-19 的新藥可能不會受影響。
他說,尚未證明該變體更具傳播性,但它具有與 Delta 變體一致的突變,並且似乎比其他變體傳播得更快。
不過,南非醫生安吉麗克·庫切(Dr Angelique Coetzee)對BBC表示,迄今為止她所見到的患者"症狀非常輕微",但需要更多時間才能知道這一變異株是否會引起較脆弱人群出現更嚴重症狀。
關於最新變異株的最大的問題:現有疫苗對它是否有效?是否更容易傳播?是否更容易導致重症?
這些問題目前沒有確切答案,有待跟蹤觀察。
專家承認,目前的疫苗對發生如此多突變的Omicron不是理想的武器,免疫效果有可能不佳,但並不等於完全無效,零保護。已有數據表明目前普遍接種的幾款疫苗針對其他主要變異毒株減少重症、死亡風險仍然非常有效;主要變異株包括 Delta、Alpha、Beta 和 Gamma。
BBC健康與科技新聞記者詹姆斯·加拉格爾(James Gallagher)援引專家稱,目前用來治療新冠肺炎的抗病毒藥 Paxlovid 和 molnupiravir 都是直擊病毒內部,還沒有跡象表明它們的有效性會受到已知突變的影響。
根據現有病毒學分析數據,南非豪登省 90% 的新冠感染病例可能已經是這種變異毒株,它「可能已經存在於南非的大多數省份」,而且已經全球擴散。
但是,加拉格爾說這並不足以告訴我們它是否比 Delta 變異株傳播得更快、更嚴重,或者它可以在多大程度上逃避疫苗接種帶來的免疫保護。
按照對已知新冠病毒變異株突變的觀察,有些突變會加強傳播性,有些會降低抗體識別入侵病毒的能力,但有些突變的作用卻是全新的。因此,目前判斷Omicron是否更容易傳播、對疫苗的躲避能力是否更強,為時尚早。
此外,南非疫苗完全接種率24%,目前沒有數據說明最新變異株在其他接種率高於南非的國家/地區的傳播情況。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尼爾·弗格森(Neil Ferguson)教授表示,限制旅行的措施是「謹慎的」,但目前並不清楚這一變異體是否更具傳染性,或對疫苗具有抗藥性,因此現在判斷其潛在風險為時過早。
人們還希望了解 Omicron 對病人的影響。
病毒一生中會不斷複製自己,期間經常會發生突變,由此產生變異毒株;複製越多,感染人數越多,發生突變的機率和出現變異的數量越大。
一般認為病毒變異過程中必然會變得更溫和,但這是誤解,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通常年輕人感染新冠後症狀較溫和。就Omicron變異株而言,因為最早發現、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是南非,而南非人口相對年輕,因此很難現在就斷言這種」新型「變異株較溫和。
這個問題需要時間才有答案。
針對Omicron和其他主要變異毒株的更新版疫苗已經在設計和測試。科學家們將就此展開大量測試,檢查疫苗是否能針對最新變異株提供有效免疫保護。
焦點是病毒的重要突變 —— 這些突變可能會使其更具傳染性並能夠避開疫苗提供的一些保護,評估這些突變是否會導致比其他變異體更嚴重的疾病。
BBC新聞網健康事務編輯米歇爾·羅伯茨(Michelle Roberts)說,必要的時候,新的疫苗可能會在幾周內凖備好,投入試驗。
製藥公司表示,如果需要,可以在大約 100 天內更新疫苗以應對 Omicron 變異株。
根據世衛組織定義,「值得關注」毒株具有以下特徵:出現在多個國家/地區,突變對病毒的傳染性和嚴重程度有已經確證或疑似的顯著影響。
"值得關切"變異毒株 —— 病毒傳染性增大、出現流行病學意義上的有害變化、毒性增加、疾病症狀或體現發生變化、有證據顯示測試、治療和預防措施(如疫苗接種)的有效性下降。
除了南非最新發現的變異毒株,目前已知四種變異毒株最令人關注:
Alpha、Gamma 和 Beta 變異毒株都有一種被稱為 N501Y 的突變,而這種突變似乎能強化病毒對細胞的感染力,也使病毒更容易傳播。
Beta 和 Gamma 變異毒株還有一個關鍵的突變,稱為 E484K,可能使病毒得以避開免疫系統的阻擊。Delta 變異毒株可能更容易傳播。
它們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入需要重視的「值得關切」變異體清單,因為對公共衛生構成更大威脅,比如病毒傳染性更強,從而導致病症更嚴重,或者對疫苗的抵抗力更強。
另外一些重要變異毒株被列為「值得關注」,因為發現它們在多個國家傳播,或者引發了疾病簇群。
每一次新冠病毒感染人體,都是SARS-CoV-2病毒不斷複製自己的結果,每次複製就要複製自己的基因組,在複製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微小的錯誤,因此新的基因組可能和之前的稍有不同。
簡單說,這些小錯誤就是突變,又稱異變,由此產生病毒的變異毒株;突變會持續不斷發生,變異毒株也就越來越多。
大部分突變對病毒的行為沒有影響,但偶然情況下,突變也會造成病毒的行為產生變化。
目前發現的主要有兩種突變,都出現在新冠病毒的突刺蛋白上;突刺蛋白是病毒用來解鎖進入人體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
N501變異毒株改變了新冠病毒突刺最重要的「結合受體」,這是病毒突刺首先接觸人體細胞的地方,任何讓病毒更容易進入細胞內的變異就會讓它更具優勢。
另一種突變是H69/V70缺失。劍橋大學 Ravi Gupta 教授的研究表明,這種突變在實驗室實驗中使傳染性提高了兩倍,同時使倖存者血液中的抗體攻擊病毒的效率減弱。
病毒在適應過程中有多種技巧來讓自己更容易傳播。例如:
病毒變異會涉及演化意義上的進退取捨 —— 一方面的進步可能是以另一方面的退步為代價。比如,病毒在與疫苗抗衡的過程中可能會犧牲部分傳播能力。
病毒變異將演變到什麼程度,目前很難預測,因為不光是變異毒株的數量,還涉及傳染性、危害力、免疫的有效時間長短等各種因素。
遏制新冠病毒變異毒株層出不窮的最有效辦法,就是減少全球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因為每次新的感染就是病毒發生變異改變行為的機會。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10/04/2024 10:44AM
09/04/2024 05:00PM
09/04/2024 05: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