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2月24日),法國選民將在第二輪投票中,在極右翼候選人勒龐和領導著中間派運動的現任總統埃馬克龍之間做出選擇。
法國這場也被稱為「路線之爭」的大選最終誰將勝出,引起國際間密切關注。
馬克龍和勒龐為法國提出了未來五年內兩個截然不同的構想 — 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海外。
歐盟官員擔心,大選的爭奪結果可能將決定歐盟的未來;美國和中國也在密切跟蹤,因為勒龐談論美國和中國的話也很不尋常。
無可爭議的是,如果勒龐勝出,至少會在布魯塞爾引發衝擊波,甚至可能波及全球格局。
當生活成本上漲成為法國選舉的頭號問題時,極右翼的勒龐將其作為她競選活動的焦點。但她的另一個大計劃是將推行社會福利住房,把就業和福利作為法國國民的優先事項,並承諾打擊伊斯蘭主義。她告訴她的支持者,勝利從未如此接近。
勒龐承諾採取一系列措施來降低民眾生活成本,包括取消所有30歲以下的所得稅,將燃料增值稅從20%降至5.5%,讓企業將工資提高10%,在未來五年內每年將教師的工資提高3%。她還希望通過重新國有化將高速公路的通行費削減15%,並通過取消138歐元的年度電視許可費將公共廣播私有化。
馬克龍總統領導的中間派正試圖團結選民。在執政五年後,他希望能吸引左翼和主流右翼的選民。馬克龍的政府已經花費了數十億歐元來限制能源賬單上漲,他建議應該允許僱主為員工提供高達6000歐元的免稅獎金;同時他也承諾增加教師的工資,凖備取消電視執照費等。
在移民和治安問題上,勒龐希望就移民問題進行公投,並計劃對進入法國和成為法國人制定嚴格的規則。根據一項極具爭議的提案,即本國優先事項(Priorité nationale),她還希望法國國民或父母至少一方是法國人的家庭優先於外國人獲得福利住房和社會服務。她最初甚至贊成就死刑舉行全民公決,然後才意識到這是違反憲法的。
勒龐還希望禁止女性在公共場所戴穆斯林頭巾,稱如果她們戴穆斯林頭巾,就會受到罰款。她說伊斯蘭面紗是具有激進伊斯蘭主義的人強加的所謂制服。但法國擁有西歐最大的穆斯林人口,由於69%的人在第一輪投票中投票支持極左翼候選人讓-呂克·梅朗雄,穆斯林投票可能在第二輪中發揮重要作用。
而馬克龍沒有改變現行政策的計劃,並通過讚揚一名戴著頭巾的年輕女子(自稱是女權主義者)來明確表示反對勒龐的政策。
瑪麗娜·勒龐(Marine Le Pen)堅稱,她沒有秘密的「法國脫歐」議程。
但反對者說,她的政策將使法國在歐盟的地位面臨風險;支持者則認為,布魯塞爾未能從英國退歐中吸取教訓。
馬克龍稱這次選舉為一次歐洲公投,認為歐洲保護法國免受危機和戰爭的影響,指責他的對手想要以法國退出歐元區的方式離開歐盟,但不敢說出來。
勒龐在2012年曾公開贊成將法國退出歐盟,但她隨後在2017年後放棄這一立場,當時她說她想離開歐元區。在2022年這次選舉中,她特別淡化了自己對歐盟的反對態度,儘管馬克龍陣營說脫歐是她的最終計劃。
法國報紙《世界報》的西爾維·考夫曼說,勒龐現在說她想留在歐盟內,但會努力從內部改變它,以實現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歐洲。
勒龐還發誓要停止與德國的所有合作,包括軍用坦克和戰機項目,表示希望法國要成為一個真正有影響力的大國。作為英國脫歐的崇拜者,她談到把法國從「布魯塞爾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但同時否認她有法國脫歐的打算。
與英國不同,法國是最終成為歐盟的創始成員,現在是其第二大財政貢獻國。
勒龐希望大幅削減法國對歐盟的貢獻,加強邊境管制,並就停止"不受控制"的移民問題舉行公投。包括優先考慮法國人民獲得福利,社會住房和工作的機會等上述政策似乎與歐盟人員自由流動和歐盟法律的首要地位產生直接矛盾。
如果勒龐勝利,將在布魯塞爾引發巨大的衝擊波。
勒龐一直批評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但她依賴俄羅斯向她的政黨提供銀行貸款以及她與普京的友好關係並沒有被遺忘。她的競選團隊不得不否認製作了120萬份選舉小冊子,因為其中有一張照片顯示她在2017年大選前與俄羅斯領導人握手。
勒龐也不是北約的粉絲。她建議法國在留在該組織的同時離開其「統一指揮部」,就像1966年至2009年一樣。她表示,她將像戴高樂將軍一樣不會追隨美國,烏克蘭戰爭結束後,北約和俄羅斯之間應該取得戰略性和解。
勒龐還在一場新聞發佈會上說美國拜登政府對中國過於「咄咄逼人」,並暗示美國在引導歐洲與中國為敵。
現任總統馬克龍在烏克蘭戰爭期間發揮了重要的外交作用,法國當時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
最初這在法國民意調查中對馬克龍有利。但馬克龍承認,他並沒有完全專注於總統競選,在第一輪投票前8天才舉行了他的第一次大型集會。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10/04/2024 10:44AM
09/04/2024 05:00PM
09/04/2024 05:00PM